评论

赵准旺画作评论

2016-09-09 13:32来源:赵准旺作者:名家

  准旺同志特点是画得非常妙,他能在构图中打破前人的绘画常规,大胆地分割画面,所谓不破不立,这是画家的胆识和过人之处。
 
  ——李可染: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赵准旺的作品简洁洗练,设色雅致,都不是自然物象的简单模仿,他用的表现手法完全为了表达各自的意境,就像谭家菜和烤肉季之有特色,并不因为他们用了所有调料。作为中青年画家中的佼佼者,他已取得了我们有目共睹的成就。
 
  ——吴冠中: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赵准旺的作品常常能在平淡中见奇异,肆意纵横,单纯而老辣,融会了北派的大气和南派的意境,非常的难能可贵。
 
  ——亚明: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国画院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绘画非眼高手巧难得妙品,准旺的起点高,功底扎实,眼界思路广阔,再加上十年如一日的执著于绘画事业,苦恼追求艺术真谛,大胆涉猎多种绘画题材,他取得今日的成就实在是令人可喜的。
 
  ——崔子范:当代大写意巨匠、原北京画院副院长
 
  赵准旺是通过大量创作实践来进行探索的一个画家,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不满足已有的表现内容和方式,他的探索和创造,不是关起门来苦思冥想,他承认有“心灵闪光”,但他绝不依靠“心灵闪光”创作,他认为“心灵闪光”只有在艰苦的实践过程中才出现。他相信创作和探索应当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为了画好《万水千山图》这幅巨作,他沿着前人的长征路上走过的道路走了几个月,进行采风和写生,他尝试用各种手段来描绘长征路上的景物,创作了一批不同于过去的新作,我以为他的这种创作态度和方式是值得我们参考的,为他取得的成绩,我乐于为他写下这点话。
 
  ——黄苗子: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准旺作品的个性中,突出的便是重“意趣”,重“情趣”。讲“意”和“情”,不应离开“趣”字。古人所谓“赏心悦目”,也不过是“趣”的作用。境界未必宏远,表现未必精深,画幅未必庞大,有“意”,有“情”,有“趣”则动人。宋人小品,一花一草一鸟一木,无不引人入胜,是宋人超越前人之处。从“赏心悦目”和深深打动今天的观众之处来讲,甚至盛过许多鸿篇巨制。说到底,只有逐渐从传统的重伦理说教的美学模式中解脱出来,艺术方有了活泼的生命。
 
  准旺是位手勤、脚勤、肯动脑、肯贡献的画家,他画古老北京,画京杭大运河,画太行山,时时有新意,有创意,其成绩远非短文所能概括。
 
  中国艺术成就辉煌的今天和更加灿烂的未来,正就是准旺和他的朋友们这样创造出来的。
 
  ——孙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画院研究员
 
  赵准旺很注意手的训练,注意绘画的技艺和技巧。早期,他勤勉地画速写、画插图。在获得相当熟练的绘画技能之后,他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写生。他的写生稿一画就是数十幅,甚至数百幅。他从创作的角度去写生。在他看来,好的写生就是一幅好的创作。而在一幅好的创作中,又主要是靠墨韵和线的表现力,靠画面的深度。因此,他的写生有"搜尽奇峯手打草稿"和练习自己即兴创作能力的双重作用。
 
  他画大家熟悉的景色时,突出表现自己特独的感受,画月光和河水衬映下的江南村落,下笔墨清新、格调新颖、不落俗套。善于在平凡中发现美,也可以说是"独具慧眼"吧,这是赵准旺作为画家的过人之处。也是他艺术的可贵之处。他总能在普通的景色中找到"画眼",加以夸张、铺陈、突出,而使其产生不平凡的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说,画家正是以高于普通观众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而对他们产作用和影响的。读了赵准旺的画,人们不仅为他的画所吸引、所迷恋,还会用他在画作中所表达的美感,来重新审视自然,发现到他们原来没有察觉或没有注意到的美。
 
  ——邵大箴: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世界美术》主编
 
  中青年画家大多富有创造性,勇于探索,没有包袱,善于摆脱旧程式和戒律的束缚。儿童们的画,天真稚奇,自有妙处;老年人的画,苍老拙辣,非一日之功。前者如春芽,破日始出;后者似秋叶,经霜更红,艺术上各有千秋。赵准旺这位中年人的画,正是具有承前启后的特点,有创造,有活力,一如阳春时节的花蕾。这样的艺术实践,理应受到重视。
 
  在传统山水画技法中,画树的技法最丰富,而陈旧格式也最多,往往使初学的人难于摆脱,而赵准旺同志笔下的老树,包括松、柏、槐、柳……都出自个人的实物写生,而不是旧画谱中所传授的那种千篇一律的程式,看来新颖真实,独具匠意。
 
  画家赵准旺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对这里的自然风景、社会风尚有着异乎寻常的敏感,今天,出现在眼前的高楼大厦,且不去说,那些金碧辉煌的皇宫、花木繁盛的园林、曲折幽静的四合院、有情有趣的小胡同以及万里长城、卢沟桥、圆明园……无处不使游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
 
  他热爱北京,连同这里的蓝天、白云、红叶、黄瓦、湖光、月色、白皮松、垂杨柳……都会引起无限的遐思。画家对北京,有画不完的画、唱不完的歌、吐不完的情。
 
  ——秦岭云:中央文史馆馆员、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山水画家。
 
  赵准旺作为在艺术上日趋成熟的中年画家,对于古人的“夫画者,从于心者也”的名言,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一贯作风是重视主观创造性。当他再现客观世界的景象时,他的画,便是思想,便是感情,多年来,他走遍中国的大江南北,力求“搜尽奇峰打草稿”,而后形成以田园为主,以草原为主、以水乡为主,适合个人性格特点的表现风格。他认为,只有紧紧抓住“借物写心”这个中心,才能不囿于客观世界的“奇峰”,借助自然形象,以表达内心世界的真情。
 
  ——高米
 
  赵准旺的花是赋予生命力的“旺花”——他足迹遍撒中国苏杭、美国夏威夷以及澳大利亚、泰国、新加坡等热带、亚热带园林、花海、花园、花城,花大气力投入写生,摘取花的生态,感悟花的意蕴。他还从古典、现代音乐及中外戏剧中探寻花的情态韵律,从中医理论里研究“精气神”同“形与色”的关系。因而他的花郁勃缤纷、生机旺盛。一花一世界,一朵一乾坤。花的生机,也是人的生机、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机。
 
  ——翟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我目睹了准旺学画和取得成就的丰富过程,他的勤奋和执着追求,成就了他的绘画生命。像所有有成就的中国画家一样,他经历过对传统中国画的临习,对当代知名前辈画家老师的求学承传,对古今中外优秀艺术作品的研究探讨,最后落脚在发掘和体现自我的艺术创造中。
 
  准旺的画作呈现出一种清闲淡雅的生活意境,画农家小院、画白桦林、画山谷、画水乡,像抒怀诗一般,笔简意浓,令人陶醉。
 
  ——姚奎:原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旅美画家。
 
  赵准旺秀关于把描绘的主体——古木放在引人遐思的特定环境中,既再现了真景的自然美,又强调了自己的感受,所以发人深省,予人启示,让人感奋。有的作品偏重于描写古木奇姿异态和历尽沧桑,寄予对民族悠久历史文明的缅怀和自豪;也有的作品突出描写了古木逢春、生机勃发,体现了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还有的作品别具思致地画出了新时代的气息。
 
  ——薛永年: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
 
  赵准旺的山水基础来自对自然的领悟,但又不等于完全忠实于自然,他代表了一部分的自然的性格,甚至看起来不似而实际上更似,他把自然景观的特征推到更高的境界,另一方面,他由于不受实景的束缚,在造型方法特别是构图设计的笔墨技巧上可以自由挥洒,使他付出更多的心力去创造出鲜明的个人风格。
 
  ——黄蒙田:香港《美术家》杂志总编辑
 
  准旺以散笔技法画古柏,把功夫下在枝干上,尤其主干,以散笔拖出,多有飞白,墨线流畅自然,富于变化。以韵律感衬出大树的古朴苍劲,舒展畅扬,枝柯翻飞中有种舞蹈般的灵动。大树不着色而完全以水墨出效果,衬以红墙、庙堂等古建筑,形成呼应关系,一动一静,一柔一刚,一墨一色,相映成趣。
 
  说到散笔,准旺难忘亚明先生的提携、教诲。20世纪80年代初,他到江苏国画院进修,拜亚明为师,时间长达两年半之久,不仅画艺大进,且自此形成很清晰的传承关系,师出有门,由傅抱石到亚老再到准旺,有一条线通下来,也就有一条清晰的作画思路。傅老的披麻皴出神入化,用的是散笔。亚老是这一技法的最大受益者。而准旺则得亚老亲传,感受古越灵秀气,悟得笔墨真功夫。自此,他笔下的山水集南北风格于一体,融会贯通,渐入佳境。
 
  ——杨建
 
  赵准旺的画作有鲜明的特点。在他新创作的花卉作品中很有时代气息。他在构图、色彩上,既有传统,又有创新。运用中国画的传统功力与对西文的色彩的掌握,使他的作品色域更宽,构图更大胆,充满了勃勃生机,成功走出了一条中西融合的道路。
 
  ——苏士澍: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文物出版社社长
 
  赵准旺认为创作最要紧表达的是意境,也就是要求自己多为作品的内涵动脑筋。而在清淡的灰色调画面中,人们可以知道赵准旺是擅于以笔墨抒怀,以线条的节奏谱成田园组曲的。他喜爱月亮,在清明月色照射下,人们可以透过那重组的山势、变形的树干与漫出宁静的心气,了解画家对东方乡土的眷恋情愫。
 
  ——杰灵:香港《文汇报》专栏作家、著名美术评论家
 
  赵准旺先生是一位知名的水墨画家。我把赵准旺先生称之为水墨画家而不是国画家的原因,是他的创作在当时以形式美的追求和多变的彩墨见长,属于国画界开拓创新的一派。
 
  ——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