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对自由和创造力的本能追求

2017-05-26 14:08来源:梁明作者:江熙

 梁民画评
 
    一晃我和梁民竟然相知近二十年了,那时我刚从外地的省城回到这片祖居地,梁民刚刚美校毕业。在我们的少年时光,我们和其他几位年少轻狂的志同道合者一起,做为福建西部有史以来第一代具有现代意识的艺术创作群体,开始了在这片沉寂的现代艺术的蛮荒之地的最初的创作实践和思想启蒙的工作。

  我们通过自己在不同领域的艺术实践,改变了外界以为闽西曾是红色割据之地因而只存在单一的意识形态化创作的偏见,我写作现代诗,梁民画现代画,其他同仁们也以文学、绘画、书法等不同领域的探索,改变了闽西数十年因袭不变的创作惯性和格局,构成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下叶一道蔚为可观的现代艺术风景线。

  所谓“大道者,合外内之道也。”当下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至关重要的阶段,中国当代艺术正受到国内社会巨变的促动,同时更具有全球性。艺术家不断尝试用新的艺术媒介和形式,进行不断的艺术探索,对国内视觉文化的发展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

  今天,艺术家们越来越着力于寻找与现存自然空间的文脉关系,美国俄勒冈州大学的Michaed Hibbard教授说:"文化的界限依然存在,在全球化进程中,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源于城市最初的历史,比如他们宗教传统和风俗,所以文化身份区别将更为强烈。"这种不同地域、城市的艺术传统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形成了特定的"文化身份"的识别性。

  置身于其中的梁民自然也不例外。梁民所具有的特定的"文化身份"的识别性以及他在自身艺术传统与建筑之间所彰显的关系则是他的那些客家土楼系列作品。

  夫善画者,师物不师人,善学者,师心不师道。艺术精神最本质的是对自由和创造力的本能追求,一个艺术家的创作独立性来源于他特立独行的思想。梁民将自己置身于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双重艺术语境中,对汉民族(尤其是客家民系)的民间艺术、文化智慧、生命体验诸元素加以拆解和重扬,让我们从他那些独特的笔墨中感受其中蕴涵的多元性与本土性,为闽西绘画界的未来提供了良好的范本,也为试图整合文化与生命的新尝试带来了可能。

  山水之佳者因入丹青,丹青之佳者又肖乎山水。梁民才情洋溢,以书法笔墨溶入绘画,古朴生拙中显现代气象,或激越或空灵皆以不羁之法驰于画坛。梁民一直生活在离客家土楼不远的地方,并在那儿创作了他几乎所有最重要的作品。梁民对民间艺术,尤其是对客家土楼文化的视觉解读和重构,丝毫没有普遍意义上的现代主义艺术家们那样的沉重和无望。

  梁民为人丰神秀爽,气味淡泊,胸情夷旷,声名在外,但不事张扬。他遇事坚韧,不为风气所移,特立独行不为俗事所变者,专心博淹群籍,工于笔墨。

  梁民作画,精神贯注、生气竟发则又是一贯之本色。所作之画,无渊深浩翰之姿,无奇诡俏丽之势,苑尔自然,造型松驰,气氛整体。在梁民的作品中可以深切地感触到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时间与空间的错位与冲突。在梁民几乎所有的作品中,他都企图以开放的姿态引发对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深层思考,通过汇集艺术新的创造,提示社会和历史人文中普遍关注的文化主题。

  著名艺术评论家李小山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曾经痛心疾首地宣告中国画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边缘,而梁民等新生代画家以其对中国画的创造性的实践,使得中国画本身具有了一次真正柳暗花明的可能,这也使得当年的预言者应该对中国画现代性的可能再度重新思考。

  “师古之法,臻之于心”,近二十年来的艺术进程中,梁民孜孜以求的正是以追寻真理的光亮一样追寻自己的艺术理想,犹如夜色中那些拒绝发光的星辰,以坚强和沉默,逼近巨大的沉寂之门。

  文:江熙,又名江小鱼,著名文化评论人、资深传媒人、先锋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