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交互视野:一场摄影与绘画的讨论

2018-01-25 16:37来源:美术报作者:.

    张坚

安塞尔·亚当斯 提顿山和斯内克河 1942年
 
  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绘画领域里的表现主义运动与摄影术的发明和发展,是现代美术得以启端的两个重要条件,也是我们当下理解和认知现代美术诸种视觉现象的两把钥匙。
 
  1839年,一种快速和准确的视觉事实的记录工具:照相机被发明出来。当时有人担心,照相术会让画家失业,就像现在的人忧虑人工智能取代人的工作一样。不过,画家并没有失业,绘画却走向了抽象和表现。而摄影,在拉斯金、德拉克罗瓦看来,并无价值可言,数学的逼真和死寂的精确,剥夺了肖像的表情和生命。最初的摄影家,确实也想着向画家靠拢,消减照片的机械记录特质,以便于让它成为独立的艺术品,成为类似绘画那样的纯粹审美对象,而最终,照片却造就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器图像世界,它不但取代了传统历史画,还揭示了另类的视觉现实:一个包含复杂社会政治、文化内涵和功能诉求的非美学化的图像现实,引发了大众媒体的图像文化浪潮。根据国外网站Mylio统计,到2014年,人类照片拍摄总量达到了8098亿张。摄影在当代生活中无处不在,绘画倒越发需要在与摄影图像的互文和参照中来获得自身的观念和表达的定位。
 
  事实上,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绘画领域里的表现主义运动与摄影术的发明和发展,是现代美术得以启端的两个重要条件,也是我们当下理解和认知现代美术诸种视觉现象的两把钥匙。2017年12月8日至12日,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举办了一个“作为艺术形式的摄影”研讨班,研讨班是作为我主持的研究生公选课“西方现代艺术史和理论(表现主义)”的一部分,旨在为这个课程创建一个绘画与摄影对话的平台,同时,也是一次把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嵌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尝试。研讨班邀请来自美国圣保罗大学艺术史系研究生部主任、现代艺术史副教授雪莉(Heather Shirey)博士担任课程主讲,研讨班成员从选修该公选课的研究生中选拔,包括了艺术史、视觉文化、跨媒体实验艺术、影视动画、摄影、油画和建筑等多个专业背景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他们分别来自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毛里求斯、孟加拉国、新加坡等,此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北京大学的部分研究生参与。
 
  为避免让研讨班成为西方现代摄影史的单向度叙述,同时,也为了让雪莉博士能对中方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状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中国当下摄影语境有所了解,以形成一种交互的视野,研讨班每天下午课堂讨论结束后,设置了4位研讨班成员主题演讲环节,清华大学张梦阳作主题为“詹姆斯·范德齐镜头下纽约黑人”的报告,中国美术学院聂皓雪的报告是“城市的反应:画意摄影背景下伤感主义与神秘学”,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焦基鹏的报告是“上海地区纸媒摄影师现状”,中国美术学院谢婧雨是以戏仿马奈《草地上的午餐》为主题,探讨了美国黑人女摄影师瑞妮·考克斯的作品。此外,雪莉博士本人以及她的助手Jayne Cole也分别就她们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进行介绍。研讨班最后一天,雪莉与研讨班的每位同学进行一对一的交流,针对每位同学的研究方向以及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帮助,并一一进行解答。

吉米·纳尔逊 在他们消失以前(系列作品)

乔治·奥特 霍博肯工厂 1932年






(责任编辑 :王迪)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水墨艺术网的立场。